人类前沿科学计划峰会(HFSP)于10月1日至4日在日本举行,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HFSP中村奖获得者以及众多早期职业研究人员齐聚一堂,分别在东京、仙台和京都三地展开了为期四天的深入交流与研讨。
作为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大学在其青叶山校区举办了一整天的专题工作坊与系列讲座。活动邀请了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担任主讲嘉宾,分别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马丁·沙尔菲、2013年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以及2001年生理学/医学奖得主蒂姆·亨特。
在上午的议程中,来自东北大学的23位青年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限时演讲展示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随后,他们与诺奖得主及其他知名学者展开了小组讨论,并获得了极具价值的专业反馈。
先进材料研究所(AIMR)的助理教授 Wijak Yospanya 在快速演讲中探讨了“蛋白质在非自然条件下的潜力与应用”。他表示:“一开始我非常紧张,但很快就发现这些科学大家不仅亲切友好,而且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这次交流让我重新回忆起投身科研的初心,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研究动力。”
同样来自跨学科学术前沿研究所(FRIS)的助理教授松林秀明也深有同感。他分享道:“与谢克曼教授就影响因子体系的局限性及科学出版商业化等问题进行探讨,是一次非常愉快且收获颇丰的经历。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鼓励我们即使随着职责扩大,也要始终保持亲身参与科研的习惯。”
东北大学研究推进担当执行役员杉本和子教授表示:“我们的青年研究人员能够与诺贝尔奖得主和中村奖获得者直接交流,这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极为难得的机会。我们也非常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让国际顶尖学者了解东北大学的研究环境与科研进展。”
下午的议程中,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分别登台发表主旨演讲。他们在极具启发性的报告中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一致强调了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价值。
此外,历届HFSP中村奖得主——弗兰兹-乌尔里希·哈特尔、雅各布·汉纳与斯蒂芬·夸克也带来了精彩讲座,他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均作出了具有重大影响或突破性的贡献。
与往届获奖者一样,各位讲者纷纷寄语青年科研人员:“要敢于提出宏大的科学问题”“不惧挑战风险”“保持不懈探索的精神”,共同强调了勇气与毅力在科研道路上的重要性。
“这类活动对于拓宽青年学者的国际视野至关重要,”杉本教授总结道,“我们期待通过这些高水平的国际交流,激发他们的灵感与动力,并认识到全球科研合作的可能性。”
作为一所以国际科研卓越为目标的大学,东北大学表示将继续积极筹办此类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助力青年科研人才成长。
为期四天的峰会主体活动在东京大学举行,并在理化学研究所(RIKEN)与京都大学设有卫星会议。本届峰会由人类前沿科学计划组织(HFSPO)、文部科学省(MEXT)、经济产业省(METI)及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共同主办。

